构筑工业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底座,江夏制造业转型升级少不了这朵“云”

发布日期:2022-01-02 14:10   文章来源:江夏融媒

日前,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论坛(2021)上,《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发展报告》正式发布,公布了2021年中国工业100强区竞争力排名。其中武汉市江夏区已经连续5年榜上有名,成为武汉工业发展主要承载地。当前拥抱工业互联网正成为产业升级、动能转换的主赛道。在工业强区战略的推动下,2019年,江夏区政府与华为共建“华为武汉城市产业云创新中心”,旨在为江夏区规上工业企业提供基于华为云的研、产、供、销、服等工业软件全方位解决方案线上线下服务,解决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缺思路、少方法、少技术、缺人才等难题,以普惠智造服务江夏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
    现阶段,武汉市江夏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受江夏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委托,负责运营城市产业云项目。该集团副总经理易首刚介绍,江夏区人民政府、区科经局出台的利企惠企政策为工业企业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环境,在政策牵引下,2021年度,华为武汉城市产业云创新中心服务50余家企业完成了上云用云业务,为江夏企业降本增效起到了杠杆的作用,通过杠杆撬动江夏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扩大江夏工业制造业的影响力,为企业产业指数级腾飞打下了坚实的数字基座。
    有了华为云安全护航,华域车身IT工程师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
    “工厂的信息化系统上了云后,我们IT人员周末休息、晚上睡觉都踏实多了。”近日,华域汽车车身零件(武汉)有限公司(简称华域车身)IT管理负责任人郝烨,对于公司上云后信息安全方面的新变化,赞不绝口。
    华域车身是上汽集团华域汽车车身零件(上海)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以焊接总成件为主要业务,生产汽车车身骨架件。在偌大的工厂柔性化产线上,几百台机器人灵敏而准确地抓取物件并自动凸焊这个智能化场景,令人震撼。



华域车身武汉厂区


    这家企业在工业信息化方面同样可圈可点。郝烨介绍,他们先后在公司的财务、设计、生产、仓储等多个环节使用了ERP、MES、WMES等近20种信息管理系统。然而信息管理分系统多了后,又产生了“数据孤岛”的烦恼:各环节数据在系统和网络上有隔离,不能全面打通使用,系统业务运维工作量非常大。举个例子,一名新员工入职,他的信息需要在人事管理系统上登记,同时还要在生产等其它管理系统上登记,考勤信息与MES信息不能同步,包括生产数据也是需要反复录入,反而增加了统计工作量。
    转机出现在2019年年底,江夏区政府出台上云补贴政策,华为武汉城市产业云创新中心团队对区内规上工业企业进行了实地走访,开展需求调研,因需施策为企业量身定制信息化提升方案。在华为的赋能过程中,华域车身信息化负责人郝烨表示,因受到华为云应用平台ROMA数据治理思路的启发,尝试借助其强大的应用和数据集成能力,实现应用和数据的内部互通,开发“华域汽车制造辅助系统”并投入使用。
    那么,效果如何?郝烨透露,数据孤岛是两方面产生:一个是系统之间的隔离,一个是网络的隔离,华为云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公司所有的信息化系统部署到华为云上后,首先,本地运维负载减少;同时,管理效率大幅提升,系统数据打通后,信息都比较及时,公司高层到基层都可以在不同的权限范围内获取生产数据,公司响应时间大为缩短;并且,系统计算数据节省了人工计算传输时间,公司不仅实现了人员精简的“瘦身计划”,采购周期也大大缩短。
    “作为一个系统运维人员来说,我最认可的还是华为云的安全性,上了华为云后,有区块链智能合约、公私钥加密等技术保障,数据被恶意侵入或丢失的概率大为降低,另外,云上数据备份这一点也让人倍感安心。”郝烨说,机器是24小时生产,一旦内网信息系统出现问题,家里是没办法解决的,大晚上开车到公司解决系统业务运维的情况以前每个月都会遇到三五次,有时候周末带家人小孩,接到紧急电话还要赶去公司处理。“而我今年病假在家半个月期间,遇到问题手机端就及时解决了。有了安全可靠的华为云保驾护航,我们IT工程师的精力得到了很大的解放。”郝烨说。
仅仅上云四个月,世纪华通就告别了“信息孤岛”
    设备综合效率提升使得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比提高8%-15%;通过对高耗能设备的精细化管理与使用动态寻优,最终同比降低3%-10%综合耗能;产品交付准时性达到100%。
    上面的数据,是武汉世纪华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简称世纪华通)正式上云4个多月以来取得的阶段性“成绩单”。这足以让这家专业生产汽车内外饰、车灯、空调以及发动机冷却等七大系统的塑料件、服务武汉通用和东风汽车系的江夏区企业,坚定继续上云的信心。



世纪华通生产场景


    世纪华通运营副总经理曹勇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作为通用的供应商,公司对于整个智能制造和信息化这方面非常重视,遗憾就是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比如,人机料法环没有建立动态关联,全厂生产过程不可视,管理层无法实时了解到工厂的生产进度、设备状态、质检情况、安全现状、电能耗等情况。
    想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构建统一的生产侧的大数据平台。2020年,华为武汉城市产业云创新中心联合上海智引科技,为世纪华通提供注塑行业MES解决方案。从项目调研、启动到开发上线,历经6个多月打造,世纪华通大数据平台“智塑云”诞生。
    记者在PC端“智塑云”后台看到,这套系统界面类似于一套电子表格系统,包含了工单管理、生产管理、工艺管理、设备管理、报表管理、人员管理等10大功能,曹勇介绍,这套系统基本实现了作业无纸化、现场可视化、监控实时化、数据电子化等管理目标。
    曹勇表示,接下来,公司还将推进二期项目的实施,对工单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现有模块进行细节优化,将能源管理从定性管理转为定量管理,增加产品组装车间信息管理上云;与此同时,公司还将进一步打通各个系统,让系统信息化管理由节点化迈向网络化。
    云上数据超过3000项,东海石化效率提升看得见
    2021年7月下旬,华为武汉城市产业云创新中心举行了江夏制造业专场技术沙龙。江夏上云制造业企业代表、武汉东海石化重型装备有限公司(简称东海石化)总工李明凯,分享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经历。
    东海石化是制造缠绕管式换热器、防短路螺旋折流板换热器、高效换热器等化工装备的专业厂家。这些设备以销定产,非标定制,非标设计,这样产生了一连串问题:每一种产品的设计图纸版本多,图纸安全管理程度低,图纸会签周期长,查询借用困难。



东海石化厂区


    以前,产品数据还是“个人的资源”,没有变成“企业的资产”。李明凯告诉记者,公司研发中心的技术人员都是自己电脑管理自己的图纸资料。如果一个人下班甚至离职了,他电脑里的数据也就随之“下班”或“离职”了。这会延长产品设计周期、增加生产采购成本。
    东海石化一直在想办法解决上述痛点。此前分别洽谈过ERP、OA和MES等解决方案,只是行业通用的方案不能匹配企业个性需求,产品设计源头的数据没能管好用好。2019年,基于对公司的调研情况,华为武汉城市产业云创新中心携手聚焦和深耕机械行业的合作伙伴数码大方,商定应用个性化的PDM(产品数据管理)解决方案,将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信息(包括文档、CAD文件、结构配置、权限信息等)和所有与产品相关的过程数据,集中管理起来。
    目前,该公司第一期建设已将所有数据部署在华为云上,云上服务器的各项数据已经超过3000项,实现了技术资料在平台上的管理,“甜头”很多:产品设计实现无纸化、全流程管理,出图效率提高1倍,因图纸版本出错造成的零件报废率减少90%以上……
    李明凯透露,目前公司整个信息化改造已经在向第二阶段推进,目标是用部分数字设备淘汰部分传统设备,成立数据资产中心,设计人员在产能扩充1倍的情况下不增加。
    他认为,拥抱工业互联网,可以为传统产业增添“千手千眼”,是企业自身管理流程化和标准化的漫长过程,这个过程不仅需要华为云这样优质的合作伙伴,更需要企业明确自身的真实需求是什么,信息化起步不要大而全,先解决主要问题和关键场景,企业效益才能稳步提升。“小脚只穿小鞋,大脚才穿大鞋,需要一步一步落地信息化应用。”他说道。
    2021年11月,华为云联合中国信通院正式发布《产业云发展研究报告》,为城市产业集群转型提供最佳实践范式,《报告》指出,“产数融合”时代下,产业云将构建服务城市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共性技术平台。目前,华为武汉城市产业云创新中心已携手合作伙伴近五十家,调研江夏区内近三百家企业,推动近百家企业上云用云,覆盖区内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加工、医药、软件开发等重点行业。创新中心致力于把华为自身多年数字化转型中沉淀的技术、工具和经验,以云服务的形式赋能给江夏区工业制造业企业。许多案例表明,云动力,已经成为企业降本增效、实现转型升级的好帮手。



华为武汉城市产业云创新中心办公地

【 下载 】 【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