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江夏市民之家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敢”“拼”才会赢
发布日期:2023-08-18 17:13 文章来源:武汉宣传 编辑:长江日报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武汉市民之家时,武汉市只有一个“市民之家”。2019年金秋时节,武汉市第二个、区级首个“市民之家”——江夏市民之家开启“为人民服务”的新征程。四年来,江夏市民之家坚持“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好办事”的服务理念,为优化“楚天首县”营商环境持续注入满满“政”能量。
近日,武汉经济发展“半年报”公布,江夏区交出亮眼“成绩单”:重点经济指标和重要工作任务考核综合排名全市第一!
江夏区另一份“半年报”也很亮眼: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指标考核中,一季度综合得分全市第一,二季度全市第四、新城区第一。
两份成绩单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这其中,优质政务服务为优化营商环境赢得了“关键分”。今年以来,江夏区行政审批局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牵头组织开展“局长(书记)走流程”活动,立行立改政务服务堵点难点百余个;全面推行企业开办“1050”标准,拓展“一址多照”改革,试点“注册即开业”,半年完成了去年全年的企业开办量;探索“开工备案”制管理,支持12个重点项目提前开工……江夏政务人拿出“敢字当头,一拼到底”的狠劲,打出一组漂亮的“组合拳”。
“局长(书记)走流程”
破解一批难点堵点
“为什么土地出让合同还要人工流转?”3月20日,江夏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要负责人在江夏市民之家窗口以帮办人员身份,陪同一企业办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首次登记时,发现“零资料”受理还有瑕疵。经过协调,该企业土地出让合同通过内部共享提交,办理时间从原来的1天缩短到30分钟。
走流程让该单位负责人感触颇深:“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只有亲身体会,才能深刻认识问题的实质,想出更好的办法。”
今年以来,江夏区组织开展“局长(书记)走流程”活动,由区行政审批局牵头,聚焦企业群众“急难愁盼”突出问题和优化营商环境的“短板弱项”,各区直部门和街道(开发园区)主要负责人带着问题到窗口找解决办法、带着课题在前台找论证方法。
截至6月底,42个区直部门和街道(开发园区)294位领导干部体验了735项政务服务办理事项,发现办理流程、服务质效等方面的问题118个,立行立改111个,2个事项实现零填报秒申办,1个事项实现秒批秒办。
“‘局长(书记)走流程’破解难点、堵点力度更大,效率更高。”江夏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企业办“五险”要跑人社和医保两个部门窗口的问题,区医保局、区人社局联合设置了全市首个企业缴纳“五险”一站式服务专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主要领导推动“退役军人一件事”落地,原来需要跑5个部门办理的9项业务,现在“一门受理、一次提交”。
“告知承诺”“多证同发”
工程建设项目跑出“加速度”
今年5月,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武汉)有限公司生活楼三期项目在江夏市民之家同时领取了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工程施工许可证。按以往的流程,要先办工程规划许可证,再办工程施工许可证。这次“两证”同步受理、同时审批、同日办结,为项目早开工争取了更多时间。
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武汉)有限公司扎根江夏十年,多次追加投资、增设项目,与江夏区“店小二”用心高效的服务、审批流程不断创新优化密不可分。今年以来,江夏区行政审批局为34个项目在水土保持方案评审上提供“承诺可开工”服务,5个工业项目通过“承诺可开工”实现多证齐发。一般社会投资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审批时限压缩到33个工作日(不含公示、招投标)。
先开工建设、后完善施工许可——自2018年起,江夏区行政审批局先行先试,针对省、市、区重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试行开工备案制,为在江夏落地的企业项目节省时间两个月以上,今年上半年已支持12个重点项目提前开工。
试行“注册即开业”
开一家餐馆最快两小时
开一家餐馆要办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在江夏区最快只要两个小时。
在全面推行企业开办“1050”标准的基础上,江夏区行政审批局又向前“走”了一步——试点证照同发“注册即开业”:申请人在申办营业执照时,同步通过远程视频踏勘完成食品经营许可审批流程,审批时间由原来5个工作日缩短到0.5个工作日,帮助企业早开业减成本。
江夏区坐拥25所高校、26万在校大学生,在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育苗”行动中,江夏市民之家开设大学生创业注册登记、许可审批绿色通道,提供代办帮办导办,除特定事项外,推行容缺受理,当场办结。
便利、高效的政务服务让越来越多的人轻松当“老板”。今年上半年,江夏区行政审批局完成去年全年企业开办量,新增市场主体30764户,其中新登记企业8829户,新登记个体户21935户,同比均翻了一番。
创新数据应用场景
“免证”“免章”群众少跑腿
江夏区地域广阔,群众最远从舒安、湖泗等区域到江夏市民之家办事,往返路途加上办事需要一天时间,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更具现实意义。
江夏市民之家启用运行时,江夏区行政审批局打造了全国首个区级指尖民生服务平台“江夏办”,方便群众不用跑路,动动手指就能查询办理一些简易高频民生事项。
针对八成以上行政审批事项需要赴现场踏勘、影响审批效率的痛点,该局依托“江夏办”,在全市率先搭建远程视频踏勘系统,“以前一个星期的踏勘工作量,现在半天就可以完成。”相关负责人介绍。
去年5月,江夏区被确定为全市电子证照应用共享试点区。江夏区行政审批局不断创新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身份码应用场景,梳理发布22项电子证照“亮证即用”清单,62项“亮证即办”事项清单和155项“免证即办”事项清单,企业群众如果忘带身份证、营业执照或公章,不用再多跑一趟,拿出手机亮证、扫码即可办事。
企业公积金账户“免章开户”、银行账户“免证开户”,群众办事“免证取号”“免证取件”,公共服务“免证查询”、惠企政策“免证即享”……“免证”“免章”持续做“减法”的背后,是便民利企持续做“加法”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