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区“六轮驱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发布日期:2012-10-25 11:19   文章来源:江夏区人民政府
        近年来,江夏区按照全动员、全纳入、全覆盖、全对接的要求,组织开展了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并以此为契机,积极,使村级集体收入规模不断增大,村级自我发展能力日益增强。
        制定政策驱动:区委、区政府制定了农作物主导产业、林果主导产业、水产主导品种等扶持、惠农政策12项。每年列支2000万元农业产业发展基金,优先对农业发展项目予以支持。建立激励机制,每年评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十强”和增速“十强”,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奖励。
        实施帮扶助动:大力实施“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通过制定规划、提供信息、引进项目等途径,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的帮扶工作,切实增强“空壳村”的“造血”功能,加快“贫困村”的脱贫步伐。如山坡乡光明村原是一个“空壳村”,结对单位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科农业集团帮助建成高质茶园60亩和精养鱼池350亩,实现村集体年收入10万元以上。
        兴办产业推动:引导村级组织根据村级实际明晰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鼓励城中村、园中村建设标准厂房、民工公寓、酒店商铺等物业,获取稳定收入。支持村级组织通过发展花卉苗木、林果蔬菜、畜禽水产等多种经营,促进村民致富、村集体增收。
依托优势促动:通过盘活资源性资产兴办产业,盘活固定资产发展租赁经济,盘活流动资金投资兴业,达到了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全区呈现出资源开发型、土地流转型、产业带动型、租赁经营型、招商引资型、配套服务型等多种模式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如纸坊街姜家畈村相继将停车场、铁路电器厂等10余处存量资产盘活,采取租赁的方式,引进企业入驻,年获租金60万元以上。
        借助市场拉动:引导以传统农业为主导产业的村瞄准市场,调整农业结构,采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经纪人、订单农业等市场化手段经营,推广发展花卉苗木、林果蔬菜、畜禽水产等产业,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如郑店街综合场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春园牌柑橘商标,通过打好品牌战略,打开了销售市场,仅此一项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4万元。
        建强班子带动:组织开展“万名领导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实施“选好一个当家人,扶持一个好班子”工作,通过公选“第一支书”等措施,打造优秀的基层干部队伍。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纳入村干部绩效目标考核,同村干部岗位报酬挂钩,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发展积极性。

【 下载 】 【 打印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